无体育,不青春,体育运动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基石。青年人活力四射、激情洋溢,正处于运动的黄金期。他们在运动中收获了快乐,锻炼了身体,结交了朋友,开阔了视野,找到了目标……
骑行回家过节的青年人
对很多青年人来说,运动早已成了习惯,在节假日里运动不能停。“五一”假期,北京体育大学新闻学专业大四学生冷海贺选择骑自行车返回140公里外的家中。
“放假啦,这次骑车回家,目标遵化!”早上9点,冷海贺推着自己的单车,背上书包,带了一条备胎、一个打气筒、一个内六角扳手和几件换洗衣物,从学校出发,途经朝阳区、通州区、河北三河市、天津蓟州区等地,最后抵达家乡遵化市。傍晚,冷海贺在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:“今日骑行7小时,140公里,均速每小时20km,从北京到遵化,已安全到家。”冷海贺分享道,这次的骑行线路在国道、省道、乡道之间不断切换,“从早上到傍晚,从树林到山峦,沿途的大好风景尽收眼底,很满足。”
自从大一那年得知有学长挑战骑行318川藏线成功后,冷海贺便对骑行产生了浓厚兴趣,也萌生了骑行去西藏的想法。“有些事情如果不趁年轻的时候做,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去做了。”他表示,自从喜欢上骑行,每个月都会坚持骑行百余公里,努力健身提升身体素质,为后面的征程做足准备。
谈及这次骑行最艰难的时刻,冷海贺说是从三河市到蓟州区的一段路,那时,他的体力已经消耗殆尽,再加上太阳暴晒,全靠意志力支撑才顶过去,“那段路,真的是这次路途中最具挑战性的。”
冷海贺会继续向着心中的318川藏线进发,“不断探索未涉足的骑行线路,领略尚未见过的大好河山,享受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华。”他说。
用脚步丈量山水的青年人
通过运动结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,青年人们热衷搭建专属的运动朋友圈,让生活更加丰富多彩。徒步强国俱乐部的主理人阿凯从2018年国庆假期开始接触徒步,从热爱徒步的队员到成为一名领队,仅用了半年时间。2019年,博士在读的阿凯建立了一个近百人的微信群,成员都是经常一起徒步的年轻朋友。通过征集,俱乐部的名字定为“徒步强国”。
这个以年轻人为主的徒步俱乐部从最开始每周一场活动、徒步路线不到10公里,到现在每周发布活动的数量已经超过8个,足迹遍布大江南北。“过去一年,我们发起了549次活动,高峰时期,每周参与徒步的人数可以达到500人次。”阿凯说。
在接触徒步运动之前,大三学生王北热衷于打卡热门景点。面对景区人头攒动的场景、拍着千篇一律的照片时,他开始重新思考旅行的意义,“我理想中的旅行应该是放松、开心、有所收获的。但在热门景点,这三点注定都无法满足。”2022年,王北参加了徒步强国俱乐部组织的活动,“如果不是徒步,我真不知道原来京郊有这么多美丽的风景。”也因为参加徒步活动,王北结识了很多有共同爱好的年轻人朋友。王北已经走过雨崩、武功山、四姑娘山等多条线路,登过高原,也爬过雪山。
去年6月,阿凯博士毕业,俱乐部仍是他放不下的初心与热爱。“我之所以坚持,主要是因为喜欢玩户外,在坚持自己爱好的同时带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户外、走向户外,这件事非常有意义,也让我增添了对未来的憧憬。”阿凯说。
推广武术运动的青年人
还有一些青年人不满足于只是自己运动,还想做好传播,让更多的人一起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。今年是李海龙在北京体育大学中国武术学院学习的第六年,也是他接触武术运动的第20个年头。他每周会去校外的武术俱乐部给一些适龄儿童进行武术培训,有时也在大、中学兼任武术老师。“我们学院办学的最终目的,不是说自己练多好,我们强调最终得教给别人。”李海龙对自己学习武术的发展路径有着清晰的认知,武术教练、学校老师都是他们未来职业发展的最大出口。
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时不觉枯燥、有所收获,这需要在教学中反复实践和验证。“大多数时候,教学方法并不是在学校课堂上学会的,而是我多上两节课就多一些掌控课堂的信心和经验。”李海龙说,每到一个课堂,第一个教学动作都是抱拳礼,“我常叮嘱学生见到任何武术老师都需要行礼表示尊敬,习武先习德,这是武术精神的根与魂,也是传承的意义所在。”
6岁开始习武,获得辽宁省省运会全能冠军、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前八名、一级武术运动员,多次作为核心演员参与春晚武术表演,拍摄的武术视频全网获赞过百万……这是中国武术学院陈奥东的故事。“现在有很多人不了解武术,我想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、认识它,并且去尝试练习武术。”本着这份初衷,陈奥东萌生了借抖音来宣传武术的想法。短短几十秒的视频,陈奥东要经过长时间的打磨润色,以呈现最佳状态。他希望用自己的视频传递一个理念:中国武术不同于格斗,它不光是一种技术,更是一种艺术,是一种文化,可以渗透到生活方式里。
陈奥东的账号粉丝接近两万,视频总获赞量已过百万,传承在不经意间发生着。陈奥东直言:“看到自己视频受欢迎,我确实特别开心,当越来越多人关注时,我就更有了拍下去的动力。能以中国武术为支点,鼓励大家丰富体育生活,哪怕只起到一点作用,对我而言就是有意义的事。”